以太坊生態未來將更重視消費者應用建構。 imToken 推出「Home of Tokens」概念,透過 imToken Web 網頁應用程式和 Devcon7 現場的 Web3 Coffee 活動,圍繞 Token 打造面向消費者的體驗,讓使用者輕鬆融入 Web3 日常,推動加密技術與現實生活的融合。
對加密產業缺乏創新敘事的詬病由來已久,尤其是誕生了 ICO、DeFi、NFT 等主導過去兩個週期的核心敘事的以太坊生態,在這個週期中似乎不夠吸睛。
我們認為,在談論加密生態的創新時,比特幣價格再創新高不是關鍵(當然它也重要),MEME 一次次出圈也不是。那麼,什麼才是真正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敘事呢?
從 2024 年初開始,以太坊社群逐漸意識到,基礎建設或許已經比較完善,但面向消費者的實際應用還不夠。經歷了過去週期中基建不足所帶來的效能問題,這輪週期以太坊生態聚焦於擴容技術,於是我們看到各種 Rollup 方案百花齊放。基礎設施固然重要,但應用才是讓加密從小眾走向日常生活的關鍵。
正如 Vitalik 在 EDCON 2024 大會上所說的,「過去十年,以太坊更注重理論發展,而未來十年將專注於建立有實際影響的應用。」加上監管環境預期好轉,生態需要集中精力打造消費者應用,從Web3 向Web2 滲透,不論是流動性結合還是用例的湧現,都令人期待。
甚至在 Devcon7 現場,如果你留心觀察,會發現大家對於消費者應用的焦慮與創意在此匯聚。
從錢包的角度看,理想的消費者應用該是什麼樣的呢?
區塊鏈本質是不可篡改的公開帳本,而 Token 是其上資訊的載體。這一點是它生命力的根源。正因為鏈上記錄不可竄改,區塊鏈稱為價值互聯網。當 Token 遇到傳統互聯網,價值的自由流動也會像資訊自由流動一樣成為必然。
以太坊為加密產業引進了智慧合約,當 Coin 變成 Token,其意義便遠不止於價值載體,點石成金,Token 成為繼文字、圖片、影音後的全新資料格式,不斷產生新的屬性,並具備幾乎不受限的可組合性。 Token 既是連結金鑰和 Web3、Web2 的媒介,也是使用者和區塊鏈互動的載體。在 Token 中,隱含著加密產業的核心價值。
隨著 Token 意義的不斷延伸,我們需要更精確地區分 Token 及其附加價值,imToken 將其歸納為 Token Function,它是區塊鏈賦予互聯網的新功能。因此,基於加密產業獨有的 Token,以此為核心設計產品、服務和系統來滿足使用者需求,就順理成章了。因此我們認為,理想的消費者應用應圍繞著 Token 展開,相較於簡單的口號,以 Token 為中心的理念應該真正在思維方式、產品設計和敘事模式中體現出來。
舉例來說:過去,使用者通常要從下載錢包開始接觸 Web3,對新手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門檻。使用者需要迅速理解加密世界的「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理念,否則可能會面臨資產風險,甚至放棄使用。基於代幣為中心的理念,我們意識到,用戶可以先從 0 到 0.1,而不必直接到 1。使用者可以延續 Web2 的體驗,透過結合 AA 技術的加密 Web App 來獲得代幣的所有權,並透過視覺化介面了解代幣的用途與價值。當使用者願意進一步探索時,再從 0.1 到 1,平滑地完成從 Web2 到 Web3 的過渡。
全新探索:imToken Web
imToken 稱這項理念為 Home of Tokens,並基於此打造了新產品 imToken Web:https://web.token.im
附註:imToken Web 目前是測試版,讓用戶預覽以代幣為中心的新體驗。產品還在快速迭代的過程中,可能包含錯誤或漏洞,請謹慎使用。 imToken 期待你的回饋,共同探索未來的 Token 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