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去中心化」的可能。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從最初一文不值,跌跌撞撞發展了十年,逐漸成為了大眾認可的價值存儲方式。去中心化的金融,讓我們意識到,即使沒有中心化的金融機構,金融服務也可以存在,而且智能合約甚至讓金融的門檻變得更低。
來源:CoinMarketCap
那麼,治理是否可以去中心化呢?在這之前,要先了解常用的去中心化治理工具 Snapshot。
Snapshot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鏈下治理工具。前段時間流行的 DeFi 項目,基本都是通過發放治理代幣來完成項目的冷啟動。 Snapshot 就是多數 DeFi 項目進行去中心化治理的選擇。
來源:https://snapshot.page
DeFi 的去中心化治理最初從 Compound 通過流動性挖礦發放治理代幣開始,COMP 持有者可以就 Compound 未來的發展進行提議和投票表決,持有 COMP 的數量代表了投票權重。
這是一種全新的方式,在傳統股市中,即使你持有某個公司的股票,但由於公司管理的封閉性,少量股份的持有者無法直接參與公司治理,只能退而求其次,將投票權代理給他人。去中心化治理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每一個利益相關者,都能夠直接參與項目治理。
來源:Uniswap 的一項投票
上圖是 Uniswap 在 Snapshot 發起的一項投票。從數據來看,共有 82 個持有 UNI 的地址參與了治理,僅佔 UNI 持幣地址總數 103,714 的 0.08%;這些地址對應 1696w 枚 UNI,佔 UNI 流通量 2.14 億的 7.9%。截圖中標示的一個支持票 1546w UNI,佔總投票代幣數的 91.2%。
也有如 Tokenlon 的投票方式,將不同持幣地址的投票權重平權化,避免 Uniswap 投票中巨鯨地址一票定結果的情況。但這兩種投票方式都無法有效反映利益相關者的真實意願。其他 DeFi 項目的去中心化治理實踐也普遍存在類似情況。
從中可以發現,去中心化治理的現狀並不理想。近期的去中心化治理實踐,像是去中心化數字資產的早期,看起來似乎一文不值、一敗塗地。
十年前,有人好奇,比特幣有什麼用?法幣、黃金不香嗎?股票基金、避險資產、各類衍生品已經那麼齊全,比特幣的意義是什麼。而現在,比特幣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想只要稍作了解就能回答,去中心化的資產讓我們真正實現了資產神聖不可侵犯,你的錢歸你所有是這個系統的基礎屬性,而不是由權威定義的數字。
那麼去中心化治理呢?應該具有同樣的潛力。
去中心化的概念是顛覆的。千百年來,我們一直在講有序的故事,越是有序,越體現文明。而這個階段,我們有序的最終形式是形成一系列中心:政治、文化和金融。但這並非我們的思想局限,而是時代的局限。就像量子力學出現前,經典力學和相對論已經足以解釋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量子力學所帶來的新奇世界也只會在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後才可能誕生。
而現在,區塊鏈讓我們多了「去中心化」的選擇,這種選擇帶來了多大的可能性?
我想在談論這種可能性前,需要先理清實現可能性的前提。中心化是一種有序的基礎形式,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方式。我們說到去中心化,並不是對中心化的否定,就像量子力學的出現,並非否定經典理論,恰恰相反,是一個有力的補充。同樣,去中心化不是沒有中心,而是將中心的概念泛化到每一個個體,每個個體都具備中心的能力,都可成為節點,在此基礎上的去中心化將是值得期待的。
回顧來看去中心化治理,它要求每個利益相關者作為一個個體,具備治理的意識,有表達看法的意願和能力。這是很高的要求,我們期待的去中心化治理是一種基於有序的無序,就像自然規律傾向無序,但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寫滿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