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合併?
一位心臟手術醫生的汽車無法發動,送到修理廠。經過檢查,發現是汽車的引擎壞了,修理工熟練地把引擎拆下來修好又裝上。
修理工對醫生說:引擎就是汽車的心臟,你也是修理心臟的,為什麼我們的收入差距這麼大?
醫生想了想,對修理工說:你試試在不熄火的情況下修它?
以太坊合併就是在這條鏈「不熄火」的情況下,將「引擎」從工作量證明機制(PoW)升級至權益證明機制(PoS),難度可想而知。開發者們花了 7 年時間,才迎來了這次合併升級。
為了順利升級,以太坊在 2020 年 12 月 1 日啟動了一條獨立於主網且基於 PoS 共識的鏈——信標鏈。這條鏈上沒有交易,也沒有 DApp,是一條「空鏈」,就只是一條運行著 PoS 共識機制的區塊鏈。因此信標鏈也叫共識層(Consensus Layer,縮寫 CL)。與此同時,以太坊主網繼續負責交易打包,區塊生產等執行工作,確保整條鏈的正常運作,因此被稱作執行層(Execution Layer,縮寫 EL)。
在平行運行了 20 個月後,這兩條獨立的區塊鏈——以太坊主網與信標鏈,在 2022 年 9 月 15 日進行了合併,從而確保以太坊網絡在不停止區塊生產(引擎熄火)的前提下,升級至 PoS 共識機制。
為什麼合併?
為了更可持續的發展,基於 PoW 共識機制的以太坊就像是通過汽油發動的汽車,而 PoS 的以太坊則是太陽能汽車。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是一種礦工通過礦機(投入算力)競爭解決數學計算難題,以此證明工作量並獲得出塊獎勵的共識機制。礦機的高速運轉需消耗大量電力,ConsenSys 的全球產品負責人 Ben Edgington 指出,PoW 共識機制的以太坊每週會排放約一百萬噸二氧化碳。
升級至 PoS 機制後,原以太坊 PoW 鏈上的礦工則會被驗證者取代,用戶無需礦機,而是通過質押 32 ETH 成為驗證者參與區塊創建和維護網絡安全。
根據以太坊官網的數據顯示,PoW 機制下以太坊的能耗約為 112 太瓦時 / 年,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則與新加坡整個國家的排放量相當。而基於當前信標鏈的能耗預估,以太坊轉為 PoS 機制後總能耗將減少約 99.95%。
圖片來源:https://ethereum.org/
合併的影響
更強的安全性
以太坊從 PoW 共識機制轉變為 PoS 後,維護網絡安全的驗證者須將大量 ETH 質押到協議中。如果驗證者惡意攻擊網絡,其質押的 ETH 會被協議自動銷毀。通過這種懲罰措施,以太坊可減少 51% 攻擊等協同作惡動機,從而提高安全性。
更固定的出塊時間
PoW 共識下的以太坊出塊時間是變化的,平均每 13 秒產出一個區塊。合併後則固定為每 12 秒產出一個區塊,特殊情況下,也可能出現由於節點意外離線等原因導致 24 秒或 36 秒產出一個區塊的情況。
更高的鏈上協議激勵
目前,ETH 質押平均回報率約為 4%,合併後,由於原 PoW 共識機制下礦工賺取的 ETH 手續費等費用將轉移至質押者手中,因此回報率會上升。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 IntoTheBlock 預計,ETH 質押回報率在合併後將上升至 7%~12%。
更低的發行量
合併後 ETH 的發行量預計將下降 90%,且由於以太坊在 2021 年 8 月引入的 EIP-1559 持續銷毀 ETH,當銷毀的 ETH 數量超過發行的數量時,ETH 會成為通貨緊縮的資產。
關於合併的常見誤解
誤解一:合併後,可立刻取出質押的 ETH
不可以。合併之後以太坊的提款功能不會立即開啟,而是會在合併後的 6~12 個月的上海昇級(合併後以太坊的第一次硬分叉升級)時開啟。
注:如果你是通過 Lido、Rocket Pool 等質押池參與質押,你可以憑藉質押憑證(如 stETH、rETH),在 Uniswap 等 DEX 兌換為 ETH。
誤解二:合併後,以太坊礦工費會降低
不會。合併是以太坊主網由 PoW 共識機制轉變為 PoS,其核心是減少能源消耗,並不會降低交易時的礦工費。
誤解三:合併後,交易速度將明顯加快
不會。合併是以太坊主網由 PoW 共識機制轉變為 PoS,其核心是減少能源消耗,並不會使交易速度加快。
誤解四:合併會產生 ETH2 代幣
不會。合併不會產生所謂的 ETH2 代幣。 imToken 錢包用戶在此次以太坊合併升級過程中無需進行任何操作。安全提醒:升級期間請警惕騙局。